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电影《徐兆华》以扬州市维扬公安分局友谊社区民警徐兆华为原型,用朴实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位基层警察扎根一线、服务群众的真实故事。作为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作品,它没有华丽的叙事技巧,却凭借真挚的情感和接地气的细节,让观众在观影后久久难以平静。影片中,徐兆华从警13年的日常被拆解为无数个琐碎却动人的片段:调解邻里纠纷时的耐心、帮助孤寡老人时的细致、面对危险任务时的果敢……这些片段看似平凡,却因演员洪紫琳和徐元奇的表演而充满说服力。尤其是饰演徐兆华的演员,通过微表情和肢体语言将角色内心的坚守与挣扎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符号化的英雄。
叙事结构上,影片采用了线性推进与闪回交织的手法。导演徐元奇似乎有意淡化戏剧化的冲突,转而用生活流的节奏展现徐兆华与社区居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一场雨夜巡访的戏份中,镜头长时间跟拍徐兆华挨家挨户检查安全隐患,没有台词,只有雨声和脚步声,但那种润物细无声的责任感却透过画面直抵人心。这种克制的表达方式,反而让角色的崇高性更具真实感。
主题层面,电影超越了传统主旋律作品的框架,将焦点放在“普通人如何实现自我价值”上。徐兆华并非天生伟岸,他有过疲惫、有过困惑,甚至因长期忽略家庭而愧疚,但正是这些人性化的瑕疵,让他的选择显得更加珍贵。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社区工作不是破大案,而是把小事做到不让人寒心。”这句话既是对徐兆华精神的注解,也暗合了当代社会对“平凡英雄”的呼唤。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社区空间的呈现极具巧思。老旧的街道、斑驳的墙壁、傍晚飘着饭菜香的小院……这些场景不仅是故事的背景,更成为隐喻——徐兆华守护的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辖区,更是人与人之间逐渐缺失的信任与温情。当他帮独居老人修好漏水的屋顶时,当外来务工者接过他送来的防暑药品时,那些瞬间堆积起来的,是一种久违的安全感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