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索玛花开》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彝乡画卷,将凉山深处的脱贫攻坚故事演绎得既厚重又灵动。这部剧最动人的,是它拒绝脸谱化的真诚——谷莫村的土豆投票箱里装着村民最朴素的疑虑与期待,沙马巫萨在建卡户评定中的暗箱操作引发众怒时,周林书记用一碗酒化解冲突的智慧,比任何口号都更有说服力。王敏博士接过未婚夫的扶贫接力棒时,镜头没有聚焦在她的学术光环上,而是通过她面对传统习俗时的犹豫、推广新技术时的执着,让“第一书记”这个身份有了温度和呼吸感。
演员们的表演像索玛花扎根泥土般自然。王力可塑造的王敏带着知识女性的理性锋芒,却在火把节被彝族阿妈拉着手跳舞时,眼底泛起温柔的涟漪;于晓光演绎的木呷,将彝族青年的桀骜与赤诚糅合得恰到好处,他在工地扛水泥时哼唱的民歌,让观众听见了大山深处的生命律动。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刘凯饰演的周林,这个因长期驻村工作面临婚姻危机的扶贫干部,在暴雨夜独自修补漏雨的村委会办公室时,手指关节渗出的血珠与他紧咬的牙关,构成了基层干部最真实的精神肖像。
导演王伟民用电影镜头语言重构了扶贫叙事的可能性。开篇村民大会上晃动的土豆选票,隐喻着民主程序在乡土社会的落地生根;而当无人机掠过群山环抱的梯田,现代科技与传统农耕文明的对话跃然屏上。剧中那些充满仪式感的场景——阿尔乌达在漆器工坊打磨纹样时的专注神情,吉布阿扎出嫁前夜母女对唱的《哭嫁歌》,都在诉说着文化传承与时代变革的共生关系。
这部作品最珍贵的,是它跳出了“完成任务式”的创作窠臼。当经济学博士王敏为说服村民尝试新型种植技术,亲自啃下试验田里苦涩的野果时;当木呷带领青年突击队在悬崖绝壁上凿出第一条公路时,剧作真正抵达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精神内核。片尾曲响起时,漫山遍野的索玛花不再是吉祥的象征符号,而是化作无数双托起朝阳的手——那是彝乡儿女用汗水浇灌出的希望,也是新时代中国乡村最动人的成长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