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东方卫视618超级秀播出后,社交平台上关于“晚会变带货直播间”的争议几乎一边倒。作为首档将电商直播与综艺晚会深度捆绑的节目,它确实在商业逻辑上完成了突破,但艺术表达与功能诉求的失衡,也让整场秀呈现出割裂的观感。
开场一小时仅有四个歌舞节目的设计令人困惑,其余时间被游戏和带货占据,原本期待的视听盛宴变成了“广告插播表演”。尤其是互动小品环节,生硬的笑点设计与商品推销强行嫁接,贾玲、岳云鹏等喜剧演员也难掩剧本的尴尬。即便是李宇春朗诵《西门少年》这样兼具情怀与艺术性的压轴表演,也被淹没在频繁的促销信息中,显得格格不入。
不过,若抛开内容编排的混乱,这台晚会恰恰折射出当下中国电视工业的转型阵痛。制作团队试图用综艺化手段软化电商属性,却因过度侧重营销而丢失了文艺内核。这种“大乱炖”模式虽让观众消化不良,却也暴露出传统媒体在流量时代的焦虑——既要守住收视率基本盘,又需为资本创造即时转化价值。或许正如总导演陈虹所言:“我们不是在做一台晚会,而是在构建一个融合生态。”只是当生态构建牺牲了艺术完整性时,观众是否愿意为这份创新买单,仍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