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山海经之伏魔正道》以《山海经》的奇诡宇宙为基底,勾勒出一个妖祸横行、三界崩坏的乱世图景。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妖”的重新诠释——当仁义护送的“点妖录”揭开封印,观众看到的不是狰狞邪物,而是一群“生而不得为人”的悲情存在。上古大妖一目五虽屠戮众生,其背后却暗藏万法天尊操控命运的阴谋,这种善恶交织的设定打破了传统奇幻片非黑即白的桎梏,让整场降妖之旅成为对天道伦常的叩问。
崔尔康饰演的卧龙寺弟子仁义,将市井侠气与佛门底蕴糅合得恰到好处。他面对莲心时的笨拙守护,对抗一目五时爆发的血性,都透着一股鲜活的人情味。而陈叶玲演绎的花妖莲心,则用破碎的眼神和颤抖的指尖,把妖灵渴望人性却惧怕触碰阳光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配角方不正的插科打诨看似消解了宿命沉重感,实则在关键时刻以一句“天地不仁,不如改了这规矩”点破主题,让这场伏魔行动升华为对既定秩序的挑战。
导演陈成采用双线并进的叙事策略,明线是三人组护送“点妖录”的公路式冒险,暗线则通过不断闪现的回忆碎片揭示万法天尊的千年布局。当最终决战时,仁义以凡人之躯引动佛光,莲心化作漫天花瓣重铸封印,这些画面既保留了东方神话的瑰丽想象,又赋予角色完整的成长弧光。不过部分文戏节奏稍显拖沓,个别降妖桥段的设计未能完全展现CG技术的潜力,但这些瑕疵并未掩盖住剧本内核的锋芒。
这部电影真正动人之处,在于它借神怪皮囊探讨的人性困境。当术士用符咒衡量善恶,当妖怪因执念堕入魔道,所谓“伏魔”不过是给挣扎者贴上标签的粗暴手段。结尾开放式的结局处理尤其精妙:被净化的妖灵随风消散时,镜头长久停留在仁义空荡的掌心,仿佛在质问观众——若世间妖魔皆是人心投射,那么真正的救赎该指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