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潮起两江》作为一部以改革开放三十年重庆军工企业转型为背景的家庭伦理励志剧,用扎实的叙事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将时代浪潮中个人与家庭、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娓娓道来。全片以“两江”为意象,既指向重庆地域特色,也暗喻两代军工人如江河般奔涌的命运轨迹,在时代洪流中展现出坚韧与温情。
吴若甫饰演的闫建国与杜志国饰演的余顺江,构成了全剧核心矛盾体。前者带着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在技术革新中屡遭挫折却始终坚守初心;后者则更贴近现实主义者,从对国产化的怀疑到逐渐被感召的过程,被杜志国演绎得层次分明。两位演员的对手戏充满张力,无论是会议室里的理念冲突,还是深夜酒局上的情感袒露,都通过微表情和台词节奏传递出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成长。袁志博饰演的余丽敏作为连接两代人的关键角色,其女性视角为硬核的工业叙事注入柔韧力量,她在家庭责任与职业追求间的平衡,成为改革开放中知识女性群体的缩影。
导演阎清秀与于德安采用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一条聚焦90年代国企改制初期的技术攻坚,另一条延伸至新世纪民营企业崛起后的市场竞争。两条时间线通过“摩托车研发”这一核心事件交织,既有老军工人拆毁旧设备时的集体记忆闪回,也有年轻一代在实验室熬夜调试引擎的青春热血。这种跨越时代的对照叙事,让观众清晰感受到国产化从艰难起步到弯道超车的历程,但部分情节因过于密集的时代符号堆砌,稍显刻意。
全剧最动人之处在于没有将改革简化为成功学模板。当闫建国为争取外汇贷款在日本客商面前忍辱负重,当余顺江为保住工厂不得不让女儿放弃留学,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细节让宏大主题落地生根。剧中反复出现的长江索道镜头,恰似对这些弄潮儿命运的隐喻:他们在钢索般的人生路上摇晃前行,脚下是翻涌的时代浪花,心中却始终锚定着家国情怀。这种将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工业振兴的叙事策略,使《潮起两江》超越了普通商战剧的格局,在冰冷的机械轰鸣声中,奏响了一曲献给中国制造业拓荒者的精神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