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五月之后
正片

五月之后

五月风暴 / 空中之物 / Something in the Air

影片信息

正片
  • 片名:五月之后
  • 状态:我们的青春狂妄纪事
  • 主演:Clément/Métayer/萝拉·克雷顿/Félix/Armand/Léa/Rougeron/
  • 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 年份:2012
  • 地区:法国
  • 类型:剧情/
  • 时长:内详
  • 上映:未知
  • 语言:法语
  • 更新:2025-08-27 07:07
  • 简介:1970年代初期,各种各样的思潮撞击着这个脆弱的年代。而影片的主人翁吉尔斯就生活在这一片慌乱和杂乱之中。在不同思潮的影响下,吉尔斯积极参与着各种政治运动,他热爱摄影和绘画。虽然他的朋友指责他,说他政治形态不够坚决,但是吉尔斯还是我行我素地艰难的活着。可是,在一系列关于爱情、政治方向、意识形态的挫折和选择之后,吉尔斯和他的那群朋友不得不做出果断的选择,他们要在乱世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 关注公众号观影不迷路

  •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立即播放 豆瓣资源

选择来源

  • 豆瓣资源
  • TX
6.0
网友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7.3330次评分
6.0
网友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7.3330次评分
给影片打分《五月之后》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我也要给影片打分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播放列表

 当前资源来源豆瓣资源 -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
 倒序

剧情简介

1970年代初期,各种各样的思潮撞击着这个脆弱的年代。而影片的主人翁吉尔斯就生活在这一片慌乱和杂乱之中。在不同思潮的影响下,吉尔斯积极参与着各种政治运动,他热爱摄影和绘画。虽然他的朋友指责他,说他政治形态不够坚决,但是吉尔斯还是我行我素地艰难的活着。可是,在一系列关于爱情、政治方向、意识形态的挫折和选择之后,吉尔斯和他的那群朋友不得不做出果断的选择,他们要在乱世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独家影评

《五月之后》以1970年代法国“五月风暴”后的社会动荡为背景,用克制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代青年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并未将镜头对准革命本身的狂热,而是聚焦于风暴平息后的余波——当政治激情褪去,年轻人如何面对信仰的崩塌与生活的重构。这种叙事策略让影片脱离了传统历史剧的宏大叙事,转而通过个体命运折射时代的褶皱。

影片的叙事结构呈现出一种散文化的时间流动。阿萨亚斯以近乎自然主义的方式记录主角们的日常生活:艺术学校的课堂辩论、街头残留的政治涂鸦、青年男女间若即若离的情感纠葛。这些看似琐碎的场景被巧妙地编织进历史语境,当警察的警棍与学生的口号声在烟雾中交织时,暴力与美学的碰撞形成了独特的视觉张力。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导演对光影的运用,柔和的色调与巴黎街景的复古质感,既营造出时代氛围,又暗示着角色内心迷茫的朦胧状态。

演员的表演堪称集体高光。萝拉·克雷顿饰演的女主角在叛逆与脆弱间游刃有余,她那双充满故事感的眼睛完美诠释了理想主义者的觉醒与疲惫。多洛莉丝·卓别林则以极具爆发力的肢体语言,塑造了一个在男性主导的革命话语中寻找自我定位的女性形象。群戏调度尤为出色,每个角色都如同社会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他们的困惑与选择共同构成了后革命时代的青春群像。

主题表达上,《五月之后》超越了简单的政治立场。影片通过艺术家群体与工人阶层的互动,揭示了阶级差异对理想主义的消解;而反复出现的“离开”意象——有人投身更激进的斗争,有人回归家庭生活——实则是对革命遗产的深刻叩问。当结尾镜头定格在主人公凝视远方的画面时,那种未完成的开放性,恰似对历史的诘问:当激情燃尽后,我们该如何带着伤痕继续生活?这部作品最动人的力量,正在于它让观众在怀旧中触摸到了永恒的现实性。

为你推荐

 换一换

评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