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毕业那年:分手季》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青春末尾的迷茫与挣扎。导演姚宇用细腻的镜头捕捉了音乐系研究生林辰与闺蜜高雅在毕业节点面临的多重困境——当理想撞上现实,当爱情遭遇背叛,年轻人如何在破碎中重建自我?顾莉雅饰演的林辰带着一种倔强的纯粹感,她为男友孟里的创作倾注心血,却在对方选择依附校长女儿出国深造时,经历了信仰的崩塌。这种情感撕裂被演绎得极具代入感,尤其是她在求职路上屡遭挫败却依然紧握音乐理想的段落,让人看到青春最动人的模样:即使遍体鳞伤,仍向阳奔跑。
影片的叙事结构并非线性推进,而是通过家族精神传承与现实抉择的碰撞展开。林辰外婆作为红色娘子军的历史记忆,与当代青年的生存焦虑形成微妙对照。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本可深化主题,但部分场景的衔接稍显生硬,例如外婆的故事线穿插于职场挫折之间,反而削弱了主线的情感浓度。相比之下,魏一塑造的高雅更具戏剧张力。从拜金女到未婚先孕的单身母亲,这个角色在世俗眼光与自我救赎间的沉浮,比林辰的成长弧光更具冲击力。当她挺着孕肚烤红肠谋生时,那种被生活磨砺后的平静,意外成为全片最震撼的瞬间。
许凝饰演的孟里堪称情感转折点。他放弃《天籁》创作的决定,将“毕业即分手”的俗套命题升华为理想主义的挽歌。机场告别戏份中,他欲言又止的眼神与林辰强忍泪水的微笑,构成对青春遗憾的精准注解。而吉飞龙扮演的顾歌作为暗恋者,其存在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高雅在情感迷宫中的迷失与觉醒。
尽管影片在价值表达上略显分裂——既要歌颂理想主义,又试图为物质至上的现实辩护——但那些充满烟火气的细节仍令人动容:凌晨排练室的争吵、简历投递无果的焦灼、街头烤红肠升腾的热气……这些碎片拼凑出的,正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的“成长进行时”。当片尾字幕升起时,或许观众都会想起自己生命中的那个“孟里”,以及最终选择与世界和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