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追凶1992》将故事锚定在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这一真实历史场景中,现实的基底让案件自带一种毛骨悚然的“真实感”。毕竟“库罗”是当年家喻户晓的吉祥物,而剧中凶手每次作案后留下的“库罗公仔”,不仅成为串联线索的关键道具,更通过这种现实与虚构的交织,让观众不自觉地陷入对“案件是否可能在现实中发生”的猜测,为悬疑氛围增添了独特的代入感。
导演艾利克斯・德・拉・伊格莱希亚没有追求复杂的叙事技巧,而是采用线性推进的方式,逐一呈现“库罗杀手”的作案过程。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清晰明了,观众无需分心梳理错综的时间线或人物关系,只需跟随镜头聚焦于每一次犯罪现场,以及调查人员安帕萝与里奇逐步揭开世博会背后腐败阴谋的过程。但简单也意味着缺乏惊喜,两条主线——连环杀人案的侦破与社会黑幕的揭露——始终平行发展,交集甚少,导致本该有的“猫鼠游戏”般的紧张感被削弱,部分观众可能会觉得节奏略显平淡。
演员的表演虽不算特别出彩,但也稳稳撑起了角色。饰演凶手的演员成功传递出了冷静与疯狂的矛盾特质,尤其是那双透过屏幕都能感受到寒意的眼睛,让人不寒而栗;而调查人员的扮演者则用内敛的方式诠释了执着与迷茫,他们在追查真相时面对体制阻力的无奈,成为反映社会问题的缩影。
这部剧最值得称道的,是对人性与制度扭曲的深刻展现。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善恶对立,而是通过凶手的行为动机,揭示了权力腐败如何侵蚀人心。当片尾所有悬念尘埃落定,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连环杀手的覆灭,更是一场关于贪婪与正义的社会寓言。尽管整体观感算不上惊艳,但它对社会议题的尖锐批判,依然让人在追凶的故事之外,感受到了创作者的野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