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胡丽叶塔》像一首用光影织就的抒情诗,每一个镜头都流淌着克制却深沉的情感。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将爱丽丝·门罗笔下那些关于逃离、遗憾与羁绊的故事,移植到马德里的街道与瑞士的雪原时,没有生硬地复刻原著,而是用西班牙特有的热烈与细腻,让角色在色彩鲜明的房间里崩溃,又在空荡的火车站重拾勇气。
影片最令人震撼的是艾玛·苏亚雷斯的表演。她饰演的胡丽叶塔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母亲”,而是一个被回忆啃噬的孤独者。当丈夫在海难中丧生后,她试图用工作麻痹自己,却在女儿安提雅的叛逆眼神里照见另一个时空的自己——那个曾为爱情与世界对抗的少女。母女间长达十二年的失语,被浓缩成厨房里一次欲言又止的对话,或是旧信箱中积满灰尘的生日贺卡。这种窒息般的疏离感,让观众仿佛能触摸到时光在皮肤上划出的细纹。
叙事结构上的非线性设计堪称精妙。故事从胡丽叶塔准备离开马德里开始,却在机场偶遇女儿昔日的朋友碧雅,由此撕开记忆的裂缝。三个时空在倒叙与插叙中交错:年轻时与丈夫在渔船上的拥吻,女儿青春期摔门而去的背影,以及如今对着空房间自言自语的黄昏。这种碎片化的拼图式表达,恰似人类记忆的真实形态——我们总是在某个气味或声响里,突然坠入过去的漩涡。
电影中的红色运用尤其值得玩味。胡丽叶塔的公寓墙面是浓烈的赭石色,象征着未冷却的激情;而女儿房间的冷白色调,则暗示着隔阂的坚冰。当最终母女在暴风雪中的木屋相拥时,镜头缓缓推向窗外燃烧的壁炉,那抹跳动的红终于与记忆里的炽热重合。视觉语言在此超越了对白,完成了一场跨越生死的对话。
这部作品最动人的力量,在于它拒绝廉价的和解。胡丽叶塔始终没有等到女儿那句“我原谅你”,但当她轻轻握住安提雅布满皱纹的手时,积雪消融的声音比任何台词都更震耳欲聋。或许真正的救赎从来不是遗忘伤痕,而是学会在裂痕里种花。就像片尾那只穿越国境的候鸟,带着所有未竟的告别与期待,继续飞向更辽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