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当指尖划过屏幕,《活起来的技艺年份故事第二季》以一种温热的触感唤醒了我对传统工艺的记忆。这档综艺没有喧哗的舞台效果,也没有刻意设计的冲突桥段,它只是安静地将镜头对准那些被时光打磨得发亮的手艺人,让他们的故事在光影中缓缓舒展。
节目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对“时间”的处理方式。每一期聚焦一种传统技艺,从竹编到漆器,从活字印刷到古法造纸,创作者并没有采用线性叙事,而是将历史碎片巧妙地镶嵌在当下的场景中。当现代匠人拿起工具时,画面会突然切入百年前的工坊景象,那种跨越时空的呼应让人心头一颤。这种叙事结构既保持了纪录片的真实感,又赋予了综艺节目难得的历史纵深感。
表演层面上,节目邀请的嘉宾大多不是流量明星,而是真正浸润在传统工艺中的老师傅。他们的动作或许不够“上镜”,甚至有些笨拙,但正是这种未经修饰的真实感最具力量。记得有一期做油纸伞的老匠人,他布满老茧的手在伞骨间穿梭时,那种肌肉记忆般的流畅让人看得入迷。摄影机也很懂分寸,总是安静地等待这些自然流露的瞬间,而不是强行引导情绪。
主题表达上,这季节目明显比第一季更注重“对话感”。它不再满足于单向度的怀旧,而是试图构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场域。年轻设计师与传统匠人的合作环节尤其精彩,两种思维碰撞出的火花既温暖又锋利。当看到用3D打印技术改良的榫卯结构时,那种新旧交融的美学体验令人难忘。
当然,节目也有遗憾之处。某些段落的配乐稍显煽情,偶尔会打破刚刚营造好的克制氛围。但总体来说,它成功做到了让静态的技艺“活起来”——不仅是影像层面的活化,更是情感层面的唤醒。看完后你会忍不住翻找自己的记忆抽屉,看看有没有被遗忘的传统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