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镜头扫过威海文登口子李村的参田,八粒西洋参种子在泥土中倔强抽芽的画面,恰似《行进中国·山海篇》给观众埋下的第一枚隐喻。这档以齐鲁大地为画布、以乡村振兴为底色的户外纪实节目,没有选择宏大叙事,而是让“行进男团”的车轮碾过胶东半岛的渔港与鲁西南的农田,用张晓谦的文化解读、郭品超的跨海峡视角、俞更寅的青春活力,织就一张细密的乡土观察网。
在文登西洋参种植户王文水的讲述里,1982年的十一粒外来种子如何历经四十年蜕变成万亩参园,这个带着泥土气息的创业故事被节目剥离了说教感——当成员们蹲在田间清点参苗数量,用计算器统计产业链带动就业人数时,数字不再是冰冷的指标,而是化作吴思嘉笔记里跳动的乡村脉搏。这种将经济数据转化为具象挑战的设计,让观众跟着团队一起为每株作物的生长揪心,为每个村庄的增收雀跃。
枣庄石榴园里的直播带货现场,则暴露出节目对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敏锐捕捉。镜头前卖力吆喝的“乡村货郎”,身后是几百年树龄的古石榴树,这种时空叠影的场景被郭品超的镜头语言处理得极妙:他既拍摄主播手机屏幕上的订单数字,也不放过老农布满裂纹的手掌抚摸果实的特写。山东社科院专家称赞的“奋斗精神”,在这些细节里远比口号更有说服力。
最动人的是那些未被预设的相遇。荣成渔港里,船员们唱着号子起网的场面,让俞更寅不自觉跟着哼起南方渔歌;青岛民宿老板娘用海鲜馅饺子招待团队时,张晓谦突然说起祖父闯关东时的迁徙故事。这些即兴迸发的情感共振,比任何剧本都更能印证党校教授所说的“美好情感与期望”。
当房车驶过临沂蒙山的盘山公路,二十四节气片头曲再次响起时,忽然明白这趟旅程真正的主角从来不是明星或风景,而是土地本身。从菏泽牡丹花蕊间的晨露,到烟台苹果园里的防雹网,每一帧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理:乡村振兴的答案,始终藏在那些愿意俯身倾听大地心跳的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