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没什么好笑的》作为一部标榜喜剧类型的电影,观影过程中却很难让人找到喜剧应有的愉悦感。影片从标题就透着一股无奈的自嘲,而这份自嘲似乎也暗示了创作团队对市场反馈的矛盾心态——既想用“反套路”吸引观众,又难掩内容乏力的事实。
整部影片的叙事结构松散得像被拉长的小品,一个半小时的时长里反复堆砌着过时的谐音梗和肢体笑料。编剧显然试图用无厘头风格掩盖逻辑的缺失,但结果却是让剧情更加支离破碎。常远的表演延续了他一贯的“傻憨式”喜剧路线,可惜这种依赖夸张表情和肢体失控的演法,在脱离小品舞台的镜头语言后显得格外突兀。马丽饰演的家庭付出型女性角色更是陷入审美疲劳的怪圈,无论是人物动机还是行为逻辑,都像是从十年前的剧本里直接搬来的模板。
最令人遗憾的是影片对“幽默”的理解偏差。主创团队似乎认定只要增加摔倒次数、放大音效就能制造笑点,以至于全片充斥着廉价的物理喜剧元素。某些段落甚至刻意渲染低俗趣味,那些本该引人发笑的“包袱”,最终只留下尴尬的沉默。相比之下,《东成西就》这类经典喜剧的成功恰恰证明:真正的搞笑需要精准的节奏把控和演员间奇妙的化学反应,而非单纯依赖段子堆砌。
当然,影片并非毫无可取之处。个别配角的即兴发挥偶尔能闪现灵光,比如曾毅饰演的奇葩网红角色,虽然设定荒诞却意外折射出当下社会的猎奇心理。但这些零星亮点终究淹没在冗长的无效叙事中,如同精心准备的食材被胡乱炖成一锅杂烩。当片尾字幕升起时,观众或许能体会到某种黑色幽默——这部试图消解严肃的作品,本身就成了对喜剧精神的最好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