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观看《将夜2》的过程如同在精致的瓷器上抚摸裂痕——它明明延续着前作的世界观与叙事脉络,却总在关键处让人产生割裂感。剧中宁缺从梳碧湖杀伐果断的“砍柴者”蜕变为如今这个时常展露暖男笑容的江湖客,王鹤棣的表演虽努力诠释角色成长,但那份独属于边城浪子的痞气与阴郁似乎被磨平了棱角。当他对着桑桑露出过于甜腻的微笑时,屏幕这头的我总会恍惚想起第一部里那个嘴角挂着血痕、眼神如刀的少年。
制作团队显然在场景构建上倾注了大量心血,长安城的飞檐斗拱在镜头下流淌着盛唐气象,临四十七巷的市井烟火也足够鲜活。可当镜头转向朝堂权谋时,那些本该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却像褪色的水墨画般失去张力。编剧似乎陷入了两难困境:既要维系猫腻原著中“个体对抗天命”的哲学内核,又不得不向电视剧集的通俗节奏妥协。于是我们看见隆庆皇子与宁缺的宿命对决被压缩成零碎的武打场面,而春风亭雨夜那场本应成为经典的黑帮火并,也在快速剪辑中丧失了文字里酝酿的肃杀氛围。
最令人遗憾的莫过于人物群像的扁平化处理。叶红鱼从裁决大神官沦为背景板,她重返西陵神殿的高光时刻本该充满宗教隐喻的仪式感,却被潦草带过;李渔公主的政治手腕退化成孩童般的撒泼打滚,完全辜负了原著中“以女子之身搅动王朝风云”的设定。就连夫子登天化月这样的史诗级场景,也因特效质感的廉价感而消解了悲壮意味。倒是配角老朝与宁缺在老笔斋关于拆迁的对话,意外保留了几分黑色幽默的韵味。
作为观众,我能清晰感受到创作团队在艺术追求与市场考量间的摇摆不定。他们既想保留《将夜》系列特有的文人武侠气质,又试图用流量演员和快节奏剧情吸引新受众。这种矛盾直接体现在叙事结构上:前五集还在认真铺陈修行体系与世俗权力的纠缠,转眼就用“雪人传情”这类偶像剧桥段冲淡整体基调。或许对于追完前作的老粉而言,最大的安慰只能是偶尔闪现的“梳碧湖砍柴”回忆杀——那是属于宁缺最本真的精神图腾,也是整部剧难得触碰到原著灵魂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