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龙年这样芒》作为一档综艺节目,其名称虽与1985年迈克尔·西米诺执导的犯罪电影《龙年》同名,但两者在类型与内容上截然不同。这档综艺以“龙年”为背景,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娱乐元素,通过多元互动形式展现华人文化的多样性与生命力。相较于电影中充满争议的种族叙事和压抑氛围,综艺更倾向于用轻松明快的方式传递文化自信,这与当下观众对本土文化认同的需求高度契合。
节目最引人注目的是对“龙”这一文化符号的创新诠释。不同于西方语境下象征邪恶的“Dragon”,综艺将“龙”回归到东方神话中的祥瑞意象,并通过舞台设计、游戏环节等强化其“尊贵”“力量”的特质。这种处理既呼应了近年来公众对文化话语权的重视,也避免了如电影般因文化误读引发的冲突。例如,节目中某期以“龙鳞争夺战”为主题的竞技环节,巧妙融入舞狮、剪纸等非遗元素,既具趣味性又不失文化深度。
在叙事结构上,《龙年这样芒》采用多线并行的模式,将嘉宾个人成长故事与集体任务交织推进。这种手法打破了传统综艺的线性节奏,使观众既能感受个体情感共鸣,又能体验团队协作的张力。值得一提的是,节目并未刻意制造矛盾冲突,而是通过自然流露的幽默化解尴尬。比如某位嘉宾在挑战方言rap时频频失误,却以自嘲式表演赢得满堂彩,这种真实感反而比剧本化的“人设”更具感染力。
从主题表达来看,节目始终围绕“传承与创新”的核心展开。无论是邀请老一辈艺术家分享龙年民俗记忆,还是让年轻偶像用电子音乐改编传统戏曲,都在试图搭建代际对话的桥梁。相较之下,电影《龙年》中唐人街黑帮斗争的阴郁叙事,更像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隔阂的产物,而综艺则展现了全球化背景下文明互鉴的可能性。当镜头扫过嘉宾们身着汉服完成最终任务的场景时,那种对文化根源的自豪感已然超越了简单的娱乐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