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走进吉林站的演出现场,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热浪般的喧嚣。德云社烧饼与曹鹤阳的相声专场,在2024年的这个夜晚,将北方曲艺的烟火气与舞台的狂热氛围糅合得恰到好处。没有影视化的镜头语言,也没有预设的剧本套路,这场综艺实录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在场感”——观众的笑声、掌声甚至接茬儿的吐槽声,都成了表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烧饼的嗓音自带一种沙哑的质感,像是被炭火熏过似的,一开口便透着股胡同口唠嗑的亲切劲儿。他与曹鹤阳搭档时,节奏把控堪称行云流水。比如传统段子《地三仙》里,两人用“茄子、土豆、青椒”的谐音梗铺陈包袱,看似老套的题材却被他们翻出了新意:烧饼瞪圆眼睛模仿蔬菜“开会”时的呆萌神态,曹鹤阳则斜睨着眼补刀一句“你们这仨货色也能凑一桌?”,台下瞬间爆发的哄笑几乎掀翻屋顶。这种即兴碰撞的火花,远比精心设计的桥段更鲜活。
整场演出的结构张弛有度,既有《学哑语》这类靠肢体语言撑场的传统活儿,也有《超能咏士》中融入流行歌曲改编的创新尝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封神榜》的演绎——烧饼把姜子牙钓渭水的故事讲成“老头版钓鱼执法”,曹鹤阳立刻接上一句“您这鱼钩上挂的怕不是KPI吧”,古今混搭的荒诞感引得全场拍腿叫绝。而在这些插科打诨背后,藏着对生活琐事的敏锐观察:从东北澡堂文化到年轻人熬夜脱发的焦虑,都被他们拆解成一个个接地气的笑料。
相较于其他年轻演员的专场,烧饼与曹鹤阳的独特之处在于“不端着”。他们的表演带着北方汉子特有的糙劲儿,偶尔冒出几句方言俚语,或是临场现编的现挂,反而比精致打磨的台词更有感染力。当然,这种风格也并非人人买账。有观众曾指出他们某些段落略显拖沓,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二人歪着头挤眉弄眼互怼时,那种浑然天成的默契确实让人忍俊不禁。或许这正是相声的魅力——它永远在遗憾与完美之间摇摆,却总能在某个瞬间击中人心最松弛的那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