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戏杀》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复杂而深刻的印象。作为一部悬疑喜剧,它试图在紧张刺激的推理与荒诞幽默之间找到平衡,但实际效果却见仁见智。
影片以民国时期剧院的连环谋杀案为核心,通过“剧本杀”式的叙事结构展开。导演牛朝阳巧妙地将脸谱、戏曲元素融入场景设计,暗喻人性的虚实交织。贾冰饰演的侦探是一大亮点,他自带喜感的表演为阴郁的案件注入了鲜活气息。这种“严肃推理+无厘头搞笑”的混搭风格,让观众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不时忍俊不禁。
然而,影片的节奏问题不容忽视。前半段冗长的铺垫显得拖沓,部分情节强行制造笑点反而削弱了悬疑氛围,有观众吐槽“128分钟的片长里,前面大部分是硬凑时间”。直到最后四十分钟,多重反转接连爆发,才勉强挽回颓势。这种失衡暴露出导演在商业诉求与艺术表达间的摇摆——既想满足推理迷对逻辑严密性的期待,又试图用喜剧元素讨好大众。
更值得探讨的是影片的性别视角。京剧名伶的死亡揭开旧社会梨园行的残酷真相,女性角色看似突破传统框架,实则仍被困于男性凝视的牢笼。当镜头反复聚焦于她们的脆弱与挣扎时,所谓的“人性黑暗”主题难免沾染上消费苦难的嫌疑。不过,蒋梦婕等演员细腻的演绎,还是让这些悲剧性人物焕发出超越剧本的生命力。
总体而言,《戏杀》像一锅杂糅了惊悚、喜剧、社会批判的“东北大乱炖”,烟火气十足却稍显杂乱。它或许不够完美,但那份敢于在类型片中玩转创新的勇气,以及结尾处“谎言如饺子皮,真相似馅”的哲思,仍让人愿意为其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