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当律政剧陷入模式化叙事的窠臼时,《胜利的法庭式》以独特的悬疑气质与角色张力撕开了一道创新裂缝。这部由读卖电视台与日本电视台联合打造的原创作品,跳脱出传统法庭剧的辩论套路,将镜头对准了“法外之地”——主角神乐兰的复仇线与黑泽仁的神秘编剧身份形成双螺旋结构,让法律程序与社会暗流在碰撞中迸发戏剧火花。
志田未来塑造的神乐兰堪称近年日剧最具撕裂感的角色。她将律师的理性、逃亡者的惶恐与复仇者的偏执熔铸成一体:面对旧案证据时指尖无意识颤抖的细节,与黑泽仁对峙时突然爆发的嘶吼,都精准传递出角色在信仰崩塌与重建中的挣扎。风间俊介饰演的天才编剧则像一把藏在剧本里的匕首,其温润表象下藏着操控舆论的冷冽,两人在数据监控室那场无声的对手戏,仅凭眼神交锋就构建起比台词更汹涌的暗战。
导演宝来忠昭与本田隆一采用“虚实交错”的叙事策略,让每集案件都成为解剖社会病灶的手术刀。网络暴力案中,他们刻意模糊加害者与受害者的界限;企业舞弊案里,又用多线叙事展现资本链条如何腐蚀正义。最精妙的是主线埋设的“莫比乌斯环”式悬念——当观众以为在追踪真相时,实则早已落入黑泽仁撰写的剧本陷阱,这种打破第四面墙的叙事设计,让法律条文与人性博弈产生了希区柯克式的惊悚感。
不过剧集在专业度上暴露的短板同样明显。相较于《Legal High》对司法程序的深度解构,本剧过度依赖“天才编剧开金手指”的设定,部分庭审戏份因缺乏实质性的法律论证显得浮夸。但正是这种近乎冒险的戏剧化处理,反而凸显出主创的野心:他们不想复刻冰冷的法庭机器,而是要展现正义如何在理想主义与现实泥沼的撕扯中艰难生长。
作为一部聚焦“失败者逆袭”的作品,《胜利的法庭式》最终没有沦为廉价的热血爽剧。当神乐兰在终幕撕碎黑泽的剧本说出“法律不该是任何人的工具”时,镜头扫过旁听席上那些曾被她帮助过的普通人,这一刻的救赎不是来自法庭的胜利,而是人性微光穿透黑暗的力量。或许这正是该剧最辛辣的隐喻:在算法支配的时代,真正的胜利从来不是赢得某场诉讼,而是守护法律不被异化为权力玩物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