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歌2025》作为一档主打“真唱推新”的直播音综,以“全国首档直播打歌音综”为定位,每期邀请六位歌手带来未发行的新作品进行比拼,试图通过现场直播的真实感与竞技性,为华语乐坛注入新鲜血液。然而,这档承载着行业期待的节目,却在播出五期后陷入了热度低迷的困境,其根源在于赛制设计与舞台呈现的失衡。
从观感来看,节目最直观的问题是情绪连贯性的断裂。例如第二期何洁演唱《微光》时,她将情感融入旋律,甚至泪洒舞台,但镜头随即切向孟佳的唱跳表演,观众的情绪刚被点燃便戛然而止。这种“每人一歌”的碎片化编排,让音乐叙事失去了应有的张力。第三期中吉克隽逸的怒音余韵未消,龚琳娜的高音已接踵而至,朋友间讨论时纷纷感慨“上一首旋律都记不住”,更别提建立深度共鸣。相比之下,《歌手》之所以能引发持续热议,正是因为它通过晋级赛制构建了层层递进的情感脉络,而《打歌2025》却因过度强调“短平快”而牺牲了音乐的沉浸感。
尽管节目在形式上大胆采用直播模式,并邀请蔡依林担任召集人,但实际效果却显得力不从心。天后级的表演虽为首期赚足眼球,却也暴露出后续阵容的乏力——当嘉宾表现参差不齐、舞台配置与音质未能匹配直播要求时,观众自然难以保持长久关注。专业评审与大众审美的割裂同样值得玩味:周震南先锋实验风格的《阅》获得87.65分的专业认可,而彭佳慧催泪情歌《爱了》则以147票的观众支持率逆袭,这种分歧折射出节目在平衡艺术性与流行度上的迷茫。
总体而言,《打歌2025》虽有创新勇气,却困于执行粗糙。若想真正成为“最能打歌曲”的诞生地,或许需要在保留直播真实性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如何用叙事逻辑串联起每一首诚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