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创业在安徽第九季》作为一档深耕九载的创投综艺,以“真项目、真投资、真建议”为核心,再次将镜头对准这片热土上的创业者。节目没有华丽的舞台设计,也没有刻意制造戏剧冲突,而是用纪实性的叙事手法,让观众看到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创业故事如何在安徽落地生根。开场的“活力城市”专场便直击主题,化粪池智能监测、循环生态服务等项目看似微小,却折射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大命题。这种从细节切入的视角,恰与安徽当下推进的城市内涵式发展理念形成呼应,让创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商业神话,而是与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探索。
这一季的角色构成颇具看点,林海作为主持人,把控节奏张弛有度,既能引导创业者清晰表达核心理念,又善于捕捉现场微妙的情绪变化。当胡荣宽坦言“一定要来《创业在安徽》”时,他顺势追问背后动因,挖掘出节目在业内的良好口碑外,更展现出对优质项目的吸引力。而云文华等创业导师的点评则犀利且务实,面对硬核科技项目时,既肯定技术突破的价值,也直言市场化应用的潜在风险,这种专业与接地气并存的互动模式,让节目脱离了单纯展示创意的层面,真正成为资源对接与思想碰撞的平台。
叙事结构上,本季采用“三期专场”的框架,“活力城市”“空天信息”“新徽商”三大主题层层递进。每个专场聚焦不同领域,却共同呈现出安徽创业生态的多元性。例如“空天信息”专场中,嘉宾围绕卫星通信技术的民用化展开讨论,既有技术派的严谨推演,也有市场派的大胆畅想,剪辑节奏明快却不显杂乱,多线叙事下仍保持了逻辑连贯性。这种编排既照顾到专业观众的行业洞察需求,也让普通观众能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前沿科技的应用场景。
主题表达方面,节目始终贯穿着“扎根”与“突破”的双重内核。无论是本土创业者带来的城市服务项目,还是外来团队寻求的产业升级方案,都透露出对安徽发展脉络的深刻理解。当顾姓嘉宾说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时,既是对过度依赖合作伙伴现象的反思,也暗合了安徽近年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趋势。这种将个体命运与区域经济转型相联结的视角,让节目超越了单纯的商业竞技,成为观察中国地方经济转型的生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