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当月光洒向东山岛的千年风动石,2025年海峡两岸中秋晚会以“同根·同源·同心圆”为主题,在福建漳州临海搭建的舞台上演了一场跨越海峡的情感对话。背倚关帝庙的肃穆,面朝碧波万顷的海湾,这场综艺盛会没有刻意堆砌明星光环,而是用最朴素的文化符号编织出令人心潮澎湃的团圆叙事。
整场晚会的结构如潮汐般自然流转,分为“月明”“情牵”“梦圆”三大篇章,每一幕都紧扣闽南文化的根系。台湾歌手叶佳修抱着吉他弹唱《外婆的澎湖湾》时,镜头扫过台下白发苍苍的老兵,他们跟着旋律轻轻摇晃身体的画面,比任何华丽舞美都更具穿透力。当漳州创业的台湾青年讲述与大陆合伙人共酿片仔癀的故事,舞台背景同步闪现两岸相同的民俗场景——炸枣、放天灯、博饼,这些流淌在日常里的文化基因,让“血脉相连”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最动人的是那些即兴般的真实瞬间:张尕怂的闽南语民谣刚起调,突然插入一段京剧念白;王莉与叶启田合唱《爱拼才会赢》时,故意将歌词改成“两岸一起拼”;张明敏再唱《我的中国心》前,特意用台语向观众问好。这些看似随性的设计,实则暗含对文化交融的深刻理解——方言与官话、传统与现代、个体记忆与集体乡愁,都在月光下找到了安放之处。
比起常规晚会中程式化的祝福,这场演出更像一次精心策划的“文化归巢”。当无人机组成的巨大明月从海面升起,映照着关帝庙的飞檐,现场忽然安静得能听见潮水拍岸声。那一刻突然明白,所谓“天涯共此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共处,而是当所有游子抬头望见同一轮明月时,心底泛起的温暖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