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幕上再度亮起“黄飞鸿”这三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民族精神的字时,观众期待的不仅是拳脚生风的酣畅,更是一份跨越时代的情怀共鸣。然而,《黄飞鸿之黑衙门》却如一盆冷水,浇灭了这份期许。它徒有其名地将这位民族英雄塞进一个逻辑混乱、制作粗糙的网大框架中,最终沦为一场对经典IP的尴尬消费。
影片试图以“官匪洋三方勾结”的暗黑阴谋为背景,赋予黄飞鸿一次“英雄破局反成棋子”的高反转命运,构想不可谓不大胆。然而,这份“创新”在执行层面却彻底崩塌。剧情被牵强的逻辑链条和突兀的角色行为所充斥,权谋、悬疑、扫黑等元素的堆砌毫无章法,家国情怀也成了空洞的口号。所谓的宏大社会背景,不过是虚晃一枪,未能真正融入叙事肌理,更未触动人心。黄飞鸿在其中的行动,缺乏内在驱动力,显得漂浮而失重。
主演王浩男虽有着少林寺第35代弟子的深厚功底,12岁习武的经历赋予了他扎实的动作底子,但演技的青涩却成为无法忽视的硬伤。他饰演的黄飞鸿,空有一身好武艺,却在文戏处理上显得木讷,未能展现出宗师应有的气度与内敛。其他角色如郭亭亭、曹旭等,则更多是功能性的存在,表演流于表面,难以给人留下印象。导演贺帅杰显然无力驾驭如此复杂的题材,叙事节奏拖沓松散,动作设计虽有亮点,却未能与剧情形成有效联动,白白浪费了800万成本所构筑的些许场面。
观影过程中,最令人不适的并非特效的廉价或场景的简陋,而是那份对“黄飞鸿”这一符号的敷衍态度。它既未能复刻李连杰时代那种精气神合一的境界,又无力构建一个新的、令人信服的英雄形象。当片尾字幕升起时,心中留下的不是激荡的民族自豪感,而是一种被愚弄的愤懑——我们的英雄,不该被如此轻率地降格为一部网大猎奇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