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当镜头扫过天津夜市摊位升腾的烟火,《中国有好菜之我的家乡很好吃》用一档综艺完成了对中国乡土情感最生动的注解。这档由河南卫视与芒果TV联合推出的节目,以“明星+素人”的双线叙事,将美食作为文化密码,在逛吃的表层逻辑下,完成了一场关于故乡认同的情感共振。
节目最动人的力量源自嘉宾们褪去光环的真实呈现。马艳丽在周口灶台前复刻家传秘方时,被蒸汽熏红的眼眶藏不住对故土的眷恋;沙宝亮带着童年记忆钻进北京胡同深处的老店,话梅小西红柿的酸甜瞬间激活了他儿时的味觉记忆;曲春雨在大连路边摊对着双倍辣炒年糕大快朵颐的模样,更是打破了明星与市井生活之间的结界。这些场景没有刻意设计的剧本痕迹,反而因常雷与飞行嘉宾组成的“美食探索团”时常失控的表情管理——或是被柳州螺蛳粉呛出眼泪,或是咬下哈尔滨红肠时瞪圆双眼的惊叹——让屏幕外的观众产生“在场”的错觉,仿佛正与老友围坐桌前共享美味。
导演组深谙“见微知著”的叙事智慧。在天津篇中,镜头从狗不理包子褶皱的纹理,摇向制作师傅布满老茧的双手;当宋木子解锁柳州隐藏菜单时,画面交替剪辑着酸笋发酵的陶缸与食客酣畅淋漓的特写。这种蒙太奇手法将食物从食材到成品的蜕变,升华为地域性格的具象化表达。而每期30分钟的时长把控堪称精妙,既未陷入流水账式的冗长记录,又给每个故事留足了发酵情感的空间。
比起传统美食纪录片的严肃考据,该综艺更像一场流动的盛宴。它不执着于烹饪技法的专业解析,而是让驴打滚的豆香、涮羊肉的鲜嫩、海鲜大咖的豪迈都成为打开城市精神的钥匙。当天津大爷用浓重方言说着“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美食便不再是简单的果腹之物,而是普通人对抗生活压力的精神解药。这种将饮食哲学融入日常对话的巧思,让观众在笑声中悄然完成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从周口到哈尔滨,八座城市的风味地图被串联成当代中国的温情侧影。或许正如弹幕里飘过的那句“看得想立刻买张高铁票回家”,这档节目真正的魔力,在于它让每个漂泊者都在他人的故事里,找到了自己乡愁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