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反贪风暴5:最终章》作为系列电影的收官之作,承载着观众对港式警匪片的期待,但实际观影体验却令人五味杂陈。影片以陆志廉牺牲为结局,试图为这个横跨七年的IP画上悲情句点,但叙事和逻辑的硬伤让这份“终章”情怀显得苍白无力。
古天乐的表演依旧是全片亮点,他将陆志廉的隐忍与决绝刻画得入木三分。面对挚友背叛、亲人受胁的困境,他通过细微的眼神变化和肢体语言传递出角色内心的挣扎,尤其是结尾处孤身对抗反派时的绝望感,成为少数能引发观众共鸣的场景。然而,配角群像却因剧本单薄而沦为工具人,女性角色几乎完全边缘化,男性反派也缺乏层次感,更像是推动剧情的工具而非立体人物。
叙事结构上,影片试图用多线并行的方式制造紧张感,但失控的节奏和拼凑式的剪辑让主线支离破碎。例如,东南亚人口贩卖案的核心线索尚未展开便仓促收场,关键证据的获取过程被简化为巧合,甚至用MV式快速回放敷衍了事。更令人遗憾的是,动作场面虽密集却缺乏设计,枪战与爆炸沦为背景板,主角数次死里逃生的设定彻底消解了戏剧张力。
主题表达上,影片延续了反贪系列的批判性,但未能深入探讨权力腐败的社会根源。相较于前作对金钱与权力交易的细腻揭露,本片更依赖口号式台词,廉政公署与警方的合作流程也流于表面。陆志廉的殉道式结局虽试图升华“正义代价”的主题,却因前期情感铺垫不足而显得突兀,仿佛只是为了终结系列而强行安排的命运。
作为港产犯罪片的标志性IP,《反贪风暴5》的谢幕折射出类型片创作的瓶颈。它或许满足了粉丝对“有始有终”的诉求,但流水线化的生产模式也让作品失去了突破的可能。当银幕上最后一次打出“ICAC”的徽章时,留下的不仅是情怀,更是对港片未来方向的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