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除暴》将镜头对准20世纪90年代南方小城的暴力犯罪,以粤语对白为载体,用冷峻的叙事风格勾勒出警匪较量的紧张与窒息。影片开场便通过一场银行劫案将观众拉入漩涡——张隼带领的“老鹰帮”并非简单的暴力符号,吴彦祖赋予角色一种近乎病态的冷静,抢劫后观察警方慌乱的恶趣味,让这个悍匪形象多了一层令人不寒而栗的嚣张。而王千源饰演的刑警队长钟诚,则像一块粘在鞋底的牛皮糖,咬住线索便不死不休。两位演员的对手戏充满张力,尤其是审讯室那场暗流涌动的对话,粤语的生硬节奏反而强化了剑拔弩张的氛围。
导演刘浩良选择用线性叙事串联起多场抢劫戏码,但真正牵动人心的不是枪林弹雨的堆砌,而是细节里的时代烙印。比如开篇提到的广告牌残破状态,本可成为暗示时间流逝的隐喻,却因剪辑粗糙导致逻辑断裂,削弱了沉浸感。相比之下,钟诚与张隼的猫鼠游戏设计更具巧思:从下水道追凶到澡堂对峙,密闭空间里的肢体博弈替代了台词,反而凸显出正邪两股力量的僵持不下。这种克制的表达在结局高潮戏中达到顶峰——当张隼终于落入法网,镜头却长久停留在他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仿佛在拷问观众:暴力循环真的终结了吗?
作为一部警匪类型片,《除暴》的突破在于弱化了传统英雄主义滤镜。钟诚带队死磕案件的背后,是警察群体长期被忽视的疲惫与挣扎;而张隼的堕落也不单是人性扭曲,更折射出特定年代下边缘人的绝望生存。可惜影片未能深挖这些支线,转而用急促的节奏掩盖了主题深度。不过,那句贯穿全片的“咬死不放”,既是献给执法者的赞歌,也是对罪恶根源的追问——当社会滋生出更多“张隼”,或许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拆除引信,而非仅仅捕获一只“老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