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当心理咨询师梅琳接到那个自称杀人的匿名电话时,观众也被拖入了一场扑朔迷离的心理漩涡。这部由陈国星执导并编剧的短剧《情惑》,以极简的场景调度和充满暗示性的画面语言,将观众困在真相与幻觉的夹缝中。导演用冷色调滤镜贯穿全片,几乎剔除了所有暖色场景,这种视觉处理不仅强化了悬疑氛围,更隐喻着人物内心的孤绝状态——当镜头反复扫过城市夜晚的街角时,那些被阴影吞噬的建筑轮廓,恰似角色们支离破碎的精神世界。
张强饰演的二黑贡献了极具张力的表演,他将一个目击凶案后患上“逆行性遗忘症”的患者刻画得令人信服。在记忆闪回的片段里,他颤抖的瞳孔和突然僵硬的肢体动作,精准传递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复杂性。而解衍扮演的公安特警肖和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质,制服笔挺的身影与深夜追凶时绷紧的下颌线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反差感恰好暗合了剧情中理性与感性的永恒博弈。影片最令人称道的是配乐设计,钢琴与提琴交织出的凄凉旋律,如同无形的手攥住观众的心脏,尤其在关键情节处骤然拔高的音调,让人不寒而栗的同时,也暗示着某种不可言说的情感纠葛。
随着剧情推进,这场看似常规的犯罪追查逐渐显露出超现实底色。当最终揭示一切源于梦境时,初看或许觉得突兀,但细想却品出几分深意:所谓“真相”不过是意识流变的产物,正如片尾曲《影子》所唱,每个人都是自己心魔的囚徒。这种叙事策略虽冒险,却意外契合了现代人对心理真实的探寻渴望——我们何尝不是时常被困在自我构建的认知迷宫里?那些批评结尾牵强的声音,或许忽略了主创对“真实”概念的大胆解构。
作为一部短剧,《情惑》在有限篇幅内完成了多层主题嵌套,既探讨了司法程序中的伦理困境,又触及了心理干预的边界问题。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沦为单纯的猎奇之作,而是在惊悚外壳下包裹着人文关怀。当镜头最后定格在两位主角相视一笑的画面上时,冰冷的城市夜景忽然有了温度,这份留白式的结局,恰似给沉重议题开了扇透气的小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