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当影院灯光亮起时,鼻腔里似乎还残留着花椒的麻与辣,那是《花椒之味》留给我最独特的观影印记。这部由麦曦茵执导的作品,用一锅沸腾的麻辣火锅串起三地血脉相连的情感,在酸甜苦辣中熬煮出东方家庭特有的温情密码。
郑秀文饰演的如树堪称近年来港片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她将中年女性的疲惫与倔强糅合得恰到好处,在父亲葬礼上强忍泪水的微表情,比任何嚎啕都更具穿透力。两位妹妹的扮演者赖雅妍与李晓峰也贡献了极具说服力的表演,三人从陌生到相知的过程,如同火锅里翻滚的食材般自然交融。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钟镇涛饰演的父亲,那些背影与回眸的慢镜头,在大光圈暖色调中成为全片情感爆点,让人想起经典散文《背影》中含蓄的父爱表达。
非线性叙事为这个看似俗套的故事注入新意。记忆碎片随着重庆过江缆车的移动渐次拼合,香港街角的三角梅与台湾巷弄的桃花交替闪现,这些充满地域特征的视觉符号,暗喻着三姐妹迥异的成长轨迹。导演对光影的把控尤为精妙:郑秀文乘车穿过海底隧道时逐渐明亮的光斑,既象征心灵释然,又构成绝妙的视觉转场。这种将情绪具象化的美学处理,让影片摆脱了亲情题材易落的煽情窠臼。
作为改编自张小娴小说的电影,《花椒之味》成功升华了原著的都市言情底色。编剧出身的麦曦茵保留了故事框架,却赋予其更厚重的现实质感。当任贤齐饰演的蔡医生解释"辣是痛觉,麻能镇痛"的生理机制时,实质是在解构东亚家庭关系的本质——那些争吵与隔阂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疼痛抚慰?三地方言的碰撞本应产生文化割裂感,反而因原声演绎迸发出奇妙共鸣,粤语的绵软、川渝的泼辣、台语的温润,恰似三位女性最终达成理解的声音注脚。
在这个造梦工业日渐式微的港片黄昏,《花椒之味》像碗暖心暖胃的深夜汤羹。它不避讳展现生活的疲态,却在蒸汽氤氲中让观众重拾勇气。当片尾字幕升起时,终于懂得为何要保留原版粤语发音——那些语调起伏间的微妙情绪,正是跨越地域的文化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