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坐在屏幕前看德云社纲丝节“鹤鸣九皋”鹤字科专场时,总忍不住跟着台下此起彼伏的笑声一起乐。这场被钢丝们盼了好久的演出,不像寻常综艺那样有复杂的流程设计,倒更像一群相识多年的老友凑在一块儿说相声,台上抖包袱的节奏和台下接话茬的默契,连屏幕都挡不住那份热乎劲儿。孟鹤堂和曹鹤阳的《黄鹤楼》一开场就抓住了眼球,一个把“戏精上身”的劲儿演得活灵活现,一个捧哏接得稳又带点小机灵,你一言我一语里全是细节。张鹤伦和郎鹤炎的《劳动号子》更是把“反差感”玩绝了,粗犷的嗓门儿配着夸张的动作,愣是把普通的号子唱出了让人捧腹的效果,尤其是张鹤伦那几句带着“伦式英语”味儿的台词,创意新鲜得很,听一遍就忘不掉。
整场下来最让人感慨的,是这些鹤字科演员身上藏不住的成长痕迹。以前总觉得他们在小园子历练时的青涩还在,可这次再看,靳鹤岚给刘鹤安“打麻药”的桥段里,两人配合严丝合缝,逗哏的调侃不越界,捧哏的反击恰到好处;张鹤擎和李鹤东弹着吉他唱《友情岁月》时,不只是嗓子亮,那份带动全场合唱的感染力,分明是无数次舞台磨出来的本事。他们不再是需要师父时时托底的新人,而是能撑起整场笑点的角儿了。
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花哨的包装,这场演出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说相声”本身。从传统段子到新编的包袱,每一段都能让人看出他们对这门手艺的认真——不是为了赶潮流瞎改,而是在守住根的基础上,加点儿让观众愿意反复回味的新意。就像纲丝节一直以来的样子,它从来不是一场简单的演出,更像是一次家人般的相聚。台上的人使出浑身解数逗乐,台下的人用掌声和笑声回应,这种不用多说的默契,才是最打动人的地方。看完只觉得,这样带着烟火气的欢乐,才是相声该有的模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