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有那么一天》以意大利导演吉奥吉欧·蒂利提特有的诗意现实主义笔触,勾勒出一幅关于希望与救赎的人文画卷。这部影片虽与2013年另一部关注弱势儿童的华语公益电影《有一天》同名,但叙事风格和主题聚焦截然不同——前者通过单一线性叙事深入个体精神世界,后者则以九个短片拼贴社会群像。
杰丝敏·特丽卡饰演的女主角将小人物的挣扎演绎得举重若轻。她在陋室窗前凝望街景时,睫毛颤动间传递的微末渴望,比任何台词都更具穿透力。安娜·阿尔瓦罗扮演的老妇人用布满皱纹的手摩挲旧照片的细节处理,让角色承载的时光重量有了具象表达。两位演员的对手戏如同精密校准的齿轮,在无声处咬合出情感张力。
影片采用双线并行的时空结构,现实困境与记忆闪回相互映照。当主角在雨夜跌入泥潭时,交叉剪辑的童年溺水画面不仅强化了宿命感,更暗喻着生命韧性的永恒命题。这种叙事手法避免了廉价煽情,反而让观众在克制的镜头语言中品出苦涩回甘。特别是长镜头跟随主角穿过雾霭弥漫的街道时,潮湿的空气仿佛能渗透银幕,将压抑情绪具象化为可触摸的存在。
导演对光影的运用堪称教科书级别。逆光拍摄的办公室场景里,百叶窗阴影在角色脸上切割出的明暗交界线,恰似其内心道德抉择的具象化呈现。而结尾处破晓时分的淡蓝色调,又为全片注入柳暗花明的呼吸感。这些视觉符号共同编织出存在主义的精神图谱,使“有那么一天”的期许超越了具体情境,升华为人类共通的生命体验。